河南高考放榜那天股市股票配资,一个女孩查到自己只考了288分——数学22分,连专科线都悬。但她冲进房间,兴奋地让父母猜分数,全家欢呼雀跃,当晚还摆了一桌“庆功宴”。
母亲拍下视频发到网上,配文:“健康快乐最重要。”人民日报转发点赞,随后又悄悄删除。
另一边,广西桂林的刘同学高考结束,没有父母接送的轿车,没有庆功宴,她独自用扁担挑起两大包行李,徒步走回家。
班主任说她成绩中上,想报考师范院校。家里条件有限,母亲只是炒了几个家常菜,算是“接风洗尘”。
两个高考生的故事,折射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。一个考砸了能被全网夸“心态好”,一个拼尽全力却无人问津。这个社会,到底在奖励什么?
河南女孩的视频火了,不是因为她的分数,而是因为她的家庭氛围。父母笑容满面,举杯庆祝,母亲反复强调:“孩子健康快乐就行。”乍一看,这似乎是对“唯分数论”的反抗,是对高压教育的反思。
但细究之下,事情没那么简单。女孩的母亲是自媒体从业者,视频拍摄角度专业,剪辑节奏精准,甚至连“猜分数”的桥段都像是设计好的互动。
人民日报转发后,舆论迅速发酵,网友分成两派:一派称赞父母开明,另一派质疑这是精心策划的营销。
很快,有人扒出这家人并非第一次在网络上“晒幸福”。此前,女孩成绩一直不理想,但母亲总能找到“正能量”角度包装。这次高考288分,恰好成了最佳素材。
人民日报删帖,或许正是意识到——这不是教育观的进步,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流量游戏。
相比之下,广西的刘同学没有“庆功宴”,没有媒体报道,甚至没人知道她具体考了多少分。她只是默默挑起行李,走十里山路回家。班主任说她“学习刻苦,成绩中上”,目标是师范院校。
她的故事,才是大多数普通考生的真实写照。没有父母在镜头前高喊“快乐最重要”,没有媒体追捧“逆袭人设”,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努力,和一场可能改变命运的考试。
讽刺的是,全网都在讨论“288分该不该庆祝”,却很少有人关注那些真正在底层挣扎的考生。他们的努力不值钱,他们的故事不够“正能量”,他们的未来,仍然要靠自己一肩扛起。
高考本应是相对公平的竞争,但现实是,家境不同的孩子,面对的赛道早已不同。
有钱人家的孩子,考砸了可以出国、复读,甚至靠“乐观人设”当网红;普通家庭的孩子,一旦失利,可能连复读的机会都没有。
更残酷的是,现在连“考砸”都能成为流量密码,而真正在泥潭里挣扎的人,反而无人问津。
人民日报的删帖,暴露了媒体的尴尬——他们本想宣扬“宽容教育”,却无意中助推了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。而那些真正需要关注的寒门学子,依然沉默在角落里。
288分的庆功宴和挑扁担回家的寒门学子,代表了这个社会的两种价值观。一个是“快乐至上”,一个是“奋斗改变命运”。
但问题在于,前者可能只是一场表演,后者才是大多数人的真实人生。如果媒体和公众只追捧“正能量人设”,而忽视真正的努力和困境,那所谓的“教育公平”,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虚伪。
人民日报删帖了,288分女孩的热度迟早会过去。但那些挑着扁担回家的寒门学子,他们的路,还得自己一步步走下去。
当我们在讨论“该不该庆祝288分”时,或许该问问自己——我们到底在鼓励什么?是真实的奋斗,还是精心设计的表演?
作者 | 本文转载自@军迷探索者
图片 | 网络(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股市股票配资
富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